
經上級認定,長汀縣2021年下半年新增賴榮明等11人為福建省高層次人才。我校副校長李清華入選省級C類高層次人才!
截至目前,我縣共有省級A、B、C類高層次人才23人。
《福建省高層次人才認定和支持辦法(試行)》即將可申報!今天小編整理了福建省高層次人才申報手冊,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適用對象
福建省高層次人才包括省級高層次人才和市級高層次人才。省級高層次人才劃分為特級人才、A 類人才、B類人才和C類人才,適用于在閩就業創業的引進人才(在閩就業或創業時間不超過1年,且來閩前在省外學習或工作連續3年以上的人才)、現有人才(除引進人才外,其他已在閩就業創業的人才)和有意來閩就業創業的待引進人才(已與省內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或擬來閩創業的人才),不受國籍、戶籍限制。公務員及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不列入認定范圍。
福建省高層次人才實行認期制管理,認期為6年。認期自認定單位發文確認之日起計算。認期內,高層次人才取得新業績滿足更高層次人才對應條件的,可隨時申請晉級;晉級后,認期重新計算。認期滿后,若要繼續享受高層次人才待遇和支持,須重新認定。
二、人才認定
滿足相關認定條件的人才按程序直接認定為相應層次福建省高層次人才,認定工作授權各設區市組織部門及省人社廳開展,主要程序一般包括網絡申報、分級審核、社會公示、研究認定、發文確認、報備發證。
待引進人才可先行按引進人才資格條件申報福建省高層次人才,進行預認定,待正式落地我省后,確認為相應層次高層次人才,按引進人才進行管理,享受有關政策支持。認期自落地我省之日起計算。預認定資格半年內有效。
人才在設區市內流動的(不含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流向其他縣),繼續享受相關政策支持,認期繼續計算。由三明、南平、龍巖、寧德、平潭等地往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莆田等地流動的,以及由設區市依據相關條件自主認定的人才跨設區市流動的,須向流出地報備、在流入地申請重新認定,重新計算認期。
C類人才還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近10年內曾入選以下人才計劃(工程、項目)
1.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教育部“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
3.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4.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5.福建省特支人才“雙百計劃”;
6.福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C類人才);
7.福建省“雛鷹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
8.福建省“創業之星”“創新之星”人才項目;
9.福建省“外專百人計劃”;
10.福建省“高端外國專家團隊引進計劃”;
11.福建省“青年外國專家引進計劃”。
(二)入選以下福建省人才計劃(工程、項目)(此類人才獎補渠道不變,且不發放安家補助;本辦法實施前10年的入選者自然納入C類人才,辦法實施后的入選者納入C類人才的方案,由牽頭部門研究并報省委人才辦審定)
12.海西產業人才高地領軍人才;
13.海西創業英才;
14.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
15.福建青年科技獎;
16.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
17.福建省優秀科技工作者;
18.福建省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三項計劃”領軍人才;
19.閩江學者獎勵計劃(不含講座教授);
20.福建省衛生系統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1.福建省引進醫學領軍人才計劃;
22.福建省會計領軍人才;
23.福建省文化名家;
24.留學人員來閩創業啟動支持計劃;
25.福建省互聯網經濟優秀人才創業啟動支持計劃。
(三)近5年內曾擔任以下職務或項目(課題)負責人
26.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主任;
27.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28.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29.原國家“863計劃”課題第二、第三負責人;
30.原國家“973計劃”課題第二、第三負責人;
31.原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第二、第三負責人;
3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第二、第三負責人;
33.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第二、第三負責人;
3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個以上負責人;
3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或青年項目2個以上負責人;
36.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
37.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
38.國際知名三大世界大學排名(見附錄第3條)最新同時排名前200大學的助理教授3年以上;
39.國際高水平科技期刊(《期刊引用報告》JCR二區,見附錄第5條)總編(主編)。
(四)近5年內曾獲得以下榮譽稱號(獎項)
40.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標準項目獎一等獎主要完成人,二等獎和三等獎排名前三完成人,以及個人獎獲得者);
41.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42.教育部“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
43.福建省特級教師;
4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專著類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45.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第二完成人、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46.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47.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含原文化部優秀專家);
48.福建省百花文藝獎一等獎相應作品獲得者(見附錄第7條);
49.福建省友誼獎;
50.中國出版政府獎(出版物獎、優秀出版人物獎);
51.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獎作品排名第二、三主創人員,二等獎獲獎作品排名第一主創人員;
52.全國知識產權領軍人才;
53.全國審判業務專家;
54.全國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
55.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56.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57.全國技術能手;
58.國家級金牌導游;
59.世界技能大賽銀牌;
60.中國僑聯“中國僑界貢獻獎”。
(五)近10年內所承擔科研項目曾獲得以下獎項,并按下列計算標準累計所得分值在8分以上的人才。如同一個項目獲多個獎項,只按其最高分值計分一次,不重復計分?!啊睢睂勴椫苯尤脒xA類人才;“□”對應獎項直接入選B類人才;“△”對應獎項直接入選C類人才。
排名 獎項 | 第一 完成人 | 第二 完成人 | 第三 完成人 | 第四 完成人 |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 | ☆ | □ | □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 | □ | □ | △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 | △ | 6 | 4 |
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 ☆ | □ | □ | △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 | △ | 6 | 4 |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 ☆ | □ | □ | △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 | △ | 6 | 4 |
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 | △ | 4 | 2 | 1 |
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 | 4 | 2 | 1 | 0 |
中國專利金獎 | 6 | 4 | 2 | 1 |
中國專利銀獎 | 3 | 2 | 1 | 0 |
省級專利金獎 | 3 | 2 | 1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