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我剛開始教物理,對物理這門課程知之甚少,從這學期剛開始我就亦步亦趨的隨著老老師學習教物理。通過教研活動之后,我學習的目標更加明確。要想教好物理,首先要學好課標。小學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物理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物理素養為宗旨的物理
啟蒙課程。” 學習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及內容標準。在學好課標的基礎上再學習教材,研究教材,專研教法,才能目標明確,不偏離正確航道。在學好這些的基礎上,再象老老師指導的那樣繼續深進學習。當然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但要注重吸收式學習,還要積極參加各級論文、案例等評選活動。更重要的要積極參加各級部分組織的教研活動,以研促學。
活動后我感慨很多,學到教師的教學設計、課堂語言點撥能力、調動學生學習愛好、課堂學生學習評價、探究活動等方面。我感受到:(1)
進步學生學習物理課的愛好是尤為重要。(2)在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應多注重實驗探究的層次性。應多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學習物理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方可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上課應貫串物理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這一理念。我以為尤其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材料的預備和組織上,應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觀察材料——實驗材料——拓展材料。
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是物理教學的關鍵。要想達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必須整合,沒有其他學科整合、其他學科的
教學沒有做到有機滲透,學生的物理素養就不能得到有效的進步。只有與其他學科整合,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愛好,從而有效進步學生的物理素養。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小小的見解,現在我對物理這門課已經產生了濃厚的愛好,今后我會在物理學習的道路上繼續學習,努力耕耘,在各位教師的指導下不斷進步。
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種全新的教育實踐,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都將帶來較大的變化。同樣,教研工作的職能和方式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新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我們提出并實施“以校為本,
研訓一體”的校本研訓思路,立足“四項”引領,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
豐富多彩的平臺,為新課程的實施發揮了積極促進作用,我們的作法是:
一、立足“行家”引領,搶占更新觀念的制高點
有人形容: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將會像“五.四”運動一樣,引起教育界中的一場革命,這樣形容一點都不夸張,但是如果我們的教師――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實施者,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仍堅持以往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將會給新課程改革和實施帶來巨大阻力,甚至會造成無法估計的損失。為此,在新課程實施之初,我們著力于讓教師轉變觀念,開展了一系列的“洗腦”活動,解開教師的思想枷鎖。1、聘請專家,傳
經送寶。2004年秋季,我校七年級正式啟動新課程改革,為在全體教師中形成強大的思想震撼,我們專程到縣教研室,請教研室專家到我校開展專題講座,他們深入到課堂,對部分教師的授課形式進行了現場指導,提出了合理改進意見。同時,理論聯系實際,為全校教師作了專題報告,會后,一位老教師說:教研員講的每一個理論都是緊密聯系教學實際的。既是他們在基層教學實踐中的親身體會,也是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沒有半點浮華,為我們實施新課程改革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作法和經驗,給了我們一把度量尺。
2、外出學習,取經學寶。在轉變教師觀念的同時,我們著力提高學校領導一班人參與實施新課程的基本素質及管理能力。
3、內部挖潛,互學共進。2004年初,我們投資六、七千元購回新課程師資培訓資源,保證從事教學工作第一線的教師的需要。經過學習學校要求每一位教師每學期必須當一次中心發言人,要求教師結合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談體會、談感想、交流思想、交流信息、互相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思想認識。為保證教師學習活動的有序開展,我們設立了“新課程教師成長檔案”,每一位教師均建立一份成長檔案,由教務處每學期制定周密的學習計劃,并分階段組織實施,對教師階段學習的學習體會、學習筆記、測試成績等一一歸檔。行之有效的培訓措施保證了教師學習活動的正常開展。
二、立足“業務”引領,啟動研訓一體的發動機
1、開展“新老教師傳幫帶”活動,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以更好地適應新課程的能力,我們在教師中開展了以下活動:一是采用新老掛鉤師德結對的方式,要求每名市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每學年必須結對幫帶2名年青教師,同時要求教齡不足5年的教師必須拜一名老教師為師,全面學習老教師的優秀經驗和敬業精神,在教師之間形成互學互助的良好氛圍。二是建立學科指導組,本學期我校在七年級建立了語文、數學、英語、政治、地理、歷史、生物等學科指導組,各學科指定素質較高,接受能力較強的教師擔任組長。同時,學校實行“推門聽課制”,要求各學科成員每周聽課不少于1節,并定期和不定期地開展聽課評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有序開展,形成了大家都深入課堂研究教學的良好氛圍。
2、開展“同備一節課,共研一堂課”的教研活動,推動教研組工作扎實開展。為豐富校本研訓的活動形式,提高教師的參與率,使活動真正起到幫助教師成長、幫助教師提高的作用,我們在全校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同備一節課,共研一堂課”的活動。要求每位教師擬出詳細規范的公開課教案,報教研組討論審閱,針對新課程精神每位教師提出1-2個修改的建議,然后集中同科教師進行研討,尋找解決的方法,將每一次研討的結論都用校本教研卡記錄下來,一個學期下來,我校就集成了厚厚一本符合我校教學實際的校本研究成果簿。
3、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創設寬松的培訓環境。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給教師的學習培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我校在新課程業務知識的培訓中,充分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為教師創設了開放性的培訓環境,一是充分利用學校電教室資源的優勢,對教師開展培訓。我們從外地購回關于新課程課堂教學實錄的光盤數十張,每天利用上課時間進行滾動播放,沒有課的老師隨時觀看學習。二是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觀摹活動,我校有一批年青教師對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有一定的研究,為充分展示多媒體教學在推進新課程教學中的作用。我們在校內安排一批年青教師在全校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觀摹活動,使大家親身體驗到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帶來的愉悅,嘗到多媒體教學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巨大沖擊和變化,在我校掀起了一股學習計算機、研究多媒體教學的熱潮。
三、立足“考核”引領,構建評價教師的天平秤
對教師的實績考核,就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和認可,在新的課程體系下,如果我們還拘泥于以往的評價方式,教師的教學很顯然又會走回到原來的老路上,為此,我校在對教師的考核上花大氣力進行改革,以此推動教師主動投身到新課改的實踐中去。
1、變學校評價為主為學生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對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實績的評價,堅持以學生、學校和社會評價相結合,改變以往單一的學校評價模式。在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