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教改心得體會
長汀一中地理學科 林志旺
伴隨著新一輪的課改,在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優化學生學習能力的創新,需要我們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長汀一中緊緊抓住高中示范校的創建機會,結合生態課堂教育理念,全面推進課堂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生態課堂教學模式。為了增進教師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轉變,不斷通過請進來和送出去方式以加強對教師的業務培訓和能力提升;同時推出生態課堂“三單”模式,讓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以下是個人參加的一次省級培訓談談個人心得。
2020年8月和9月,由福建教育學院名師工作室曾呈進特級教師領銜主持的高中教師地理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已圓滿落幕,整個培訓歷程分兩個階段:集中線下學習和深入課堂觀摩教學。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針對性和啟迪性都很強,收獲也不少。
一、把握課標精神
作為一線教師如何定位教學目標,如何進行有效教學?過去高考有高考考試大綱,教師只要依據考試大綱要求和說明,認真落實各項目標和任務,似乎就可以了。然而面對新的高考形勢和新的課程要求,以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核心理念,傳統教學觀念顯然落伍太多,怎么辦?
本次培訓,多為教育專家都強調了一個共同的觀點,就是要精準把握課程標準,一切教學的出發點都要依據課標。唯有立足于課標的教學,我們所教育的學生才能真正成人成才,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建設者和勞動者。
二、更新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更新,首先是教師理念的更新。學生來到我們學校,是來學習“文化”的,這個“文化”不僅僅是課本知識,更需要的是個人的“人文”素養。既然是來學習文化的,那么我們的“教學”就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目的就是要學生“會學”或“學會”。過去老師常問:你們聽懂了嗎?強調的是聽,也就是強調老師的“教”。
那么,學生要如何做到“會學”和“學會”呢?曾呈進特級教師“新課標導向下問題式教學設計與案例”和在長汀二中聽了曹斌鴻和許曉玲兩位老師的公開課,對此做了很好地詮釋。
三、筑牢人地協調
既然教育是為了“立德樹人”,那么我們的所有教育活動就必須圍繞這一核心目標進行努力。從地理課程教學的角度看,“人地協調”的教育思想是我們實現“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那么,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必須始終把“人地協調”的教育思想貫穿于我們的教學過程,我們就必須把“人地協調” 作為教學設計的主線,從而讓我們的學生在高中地理學習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融入了“人地協調”的思想意識,從而實現“立德樹人”的核心目標。
四、不斷進行“充電”
近年來,我們山區,與沿海發達地區比較,教育差距越來越大,除了經濟因素和教育投入外,教育的后備力量嚴重不足,教師的“老齡化”現象也很嚴重,但更為困難的是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手段也很“老齡化”,教師的學歷偏低,教育思想陳舊,教育手段單一。因此,山區教師必須抓緊“充電”,通過各種不同途徑,不斷提升個人教育素養,提高使用現代教育教學的各種技能手段,以適應當今的教育環境。